您的位置:首页  >>  群文活动  >>  群文创作  >>  文学  
嘉峪关纪事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字体大小:[ ]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09-30  点击数:

       这辆永久牌自行车是我在敦煌教书时买的,到了嘉峪关,我也把它带了过来,毕竟在那个年代,自行车是最方便最省钱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到了嘉峪关,人生地不熟,城市大而分散,有一辆自行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一辆自行车载着青春的、骚动的心,四处窜,那才叫个风光。

       每个星期天,我最关心的是嘉峪关周遭的名胜古迹,一个人骑自行车,或冒着凛冽的寒风,或顶着火热的日头,在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爬山入川进沟,往往是几块饼子、一袋咸菜、一瓶水就解决了温饱,但人与自然的亲近,人与自然的交流,使我变得更加活泼和自由。从嘉峪关到酒泉,公共汽车很方便,但我一直是骑自行车前往,因为朋友们都居住在酒泉市东郊,酒泉教育学院、酒泉师范都在那里,坐了公交车,还得打的,费钱费时,主要是费钱。骑自行车就不一样了,可以随时随地地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到哪儿停到哪儿,不费周折。记得那时候,我每周都要去一次酒泉,大家聚在一起,谈读书体会,谈天文地理、经济政治,当然聊得最大的还是当下的时事,都是一伙热血青年,对社会的批驳几乎就是声讨。最后大家一人一碗牛肉面,吃完后,大家又对多吃一碗的朋友口诛笔伐。

       在嘉峪关,我的永久牌自行车不到半年叮当不响处处响,花了二十块钱进行了一次大修,后来,黄俊白从酒泉教育学院调入酒钢报社,刚到嘉峪关,他还没有经济实力买自行车,我的自行车就暂时借给他用,不想他也是个好游者,几个月下来,跑遍了嘉峪关周边的沟沟岔岔,也可惜了我的自行车,本来是永久牌的,却成了永修牌的了,又去大修了一次,基本上是能换的零件都还换了,这自行车也算是尽了力了。

       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正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辆自行车丢了。

 


友情链接
访客统计——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嘉峪关市文化馆微信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主办单位:嘉峪关市文化馆 | 邮编:735100 | 电话:0937-6265312
网站管理:嘉峪关市文化馆 |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文化馆 | 陇ICP备16002334号-1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