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群文活动  >>  群文创作  >>  文学  
嘉峪关纪事—嘉峪关
字体大小:[ ]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09-30  点击数:

       1988年的春天,我带着三年级的学生去了一趟城楼,名曰:踏青。那时候的城楼,城下有一大片的草地,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春四月,本想着孩子们可要席地坐在草坪上,没想到,整个草地湿漉漉的,往外冒着水。学生们都去低洼的水坑里捉小鱼,年长的老师说,水里和草丛中有蚂蝗,钻进肉里出不来,打死了,也有另一半嵌在肉里,会传染各种疾病。这么一说,我感觉到害怕,就让学生们小心行事,不要被蚂蝗叮咬,但蚂蝗是个什么样的虫子,我自己根本不知道,谈何防备。

       好在班上有一个刚从陕西转来的学生见过蚂蝗,他形容蚂蝗就跟小鱼一样,只不过比小鱼更灵活更粗壮一些。他这么一形容,学生们都不敢捉鱼了,我们走进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参观。

       那时候,城楼周边都没有什么建筑,城楼里面也是破城圈,我带着学生一路走下来,心目中的长城的伟岸也渐渐地暗淡下来。嘉峪关我几年前来过,那是在酒泉师范上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骑着自行车,因为自行车少,一辆自行车要带两个人,到了嘉峪关下,人困马乏,天气炎热,同学们都聚在高墙之下乘阴凉,嘉峪关市没有好好看,只是觉得来过了。

       走进嘉峪关,我的那些学生就如脱缰的野马,纷纷翻墙登城,似乎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尤其是城楼外城西南侧,有一段城墙爬上去之后,可以直接越上连接嘉峪关的南部长城,那一段长城有窄窄的马道和女儿墙,学生们觉得好玩,都在那上面跑来跑去。实际上,那段城墙也是很高的,大概有三米左右,从墙上掉下去,也不是闹着玩的。我赶紧让学生们下来,从内城北侧的马道上了城台,登上城台,雪山风光,戈壁荒野,一览无余,也算是体现了嘉峪关的悲壮和凄凉。后来,我的学生都写了作文,无一例外地捉鱼和登城的过程,大多数都是记流水账的方式,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说:没有了战争的长城,就像一个暮年的老人。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包括这个学生我也一直关注着,他曾经出国留学,现在在北京工作。


友情链接
访客统计——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嘉峪关市文化馆微信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主办单位:嘉峪关市文化馆 | 邮编:735100 | 电话:0937-6265312
网站管理:嘉峪关市文化馆 |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文化馆 | 陇ICP备16002334号-1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