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视点  
2018年嘉峪关市文化馆年报
字体大小:[ ]  来源:  作者:  日期:2018-12-25  点击数:

 

 

 

2018年,嘉峪关市文化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多出精品力作,创新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一)突出政治导向,抓实学习教育,明确学习内容

文化馆党支部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做到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落实,注重学习效果。继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十九大”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党员的先锋意识、责任意识。高标准完成组织生活会各项任务,做细做实党员民主评议工作。

(二)、培育工作亮点,开展支部共建系列活动

今年,3月15日文化馆党支部和文化馆馆办团队联合党支部开展联合上党课活动。4月24日下午,嘉峪关市文化馆党支部与五一社区党支部开展了“弘扬传统·鉴赏非遗——支部共建”活动,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文墨清风书画作品展”。6月25日两个党支部联合组织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6月29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党员干部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市文广新局机关党委组织文化馆党支部和馆办团队联合党支部举办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入党初心”为主题的文艺活动。7月20我馆党支部和酒钢能源中心动力分厂供电运行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以“感受非遗魅力·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党支部共建活动。10月10日下午,市文化馆党支部与纪委下属党支部共同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30余名党员共同观看了红色影片《甘南情歌》。观影之后,广大党员参观了嘉峪关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并在会议室进行了交流座谈。

(三)突出问题导向,抓实作风建设

一是深化党员监督管理。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学习郑德荣等同志先进事迹,通过正反双向教育,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注重党性锻炼,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党员积极的与馆员交流和沟通,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个“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团结活泼的氛围,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是深化从严治馆。按照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从严治馆。注重党务工作建设,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让工作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抓实干部作风建设,广泛深入听取群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脚踏实地服务群众所急所需,不断增强为党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新形式,文化工作异彩纷呈

今年,我馆以免费开放文化空间设施为重点,进一步找准群众文化工作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文化馆组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入点,找准能够有所作为、干出特色、取得实效的着力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共享文化成果的战略举措。

(一)三大品牌内容丰富、形式创新

1、雄关大舞台

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求组织演出,我馆对2018“雄关大舞台”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并开展了探讨会,在制定了节目评分细则、年度考核细则、演出考核细则等管理办法的同时,每周安排专人从节目内容、形式、演出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并严格按照考核制度执行。同时在评分方式、节目源等方面推陈出新,组织形式灵活的小分队,赴农村、社区、学校、军营演出,使雄关大舞台的触角延伸到全市各个角落,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成果。截至目前,《雄关大舞台》已演出42场,2千余人参演,350多个节目,受众8万余人,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成果。

2、雄关大展厅

本着“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的要求,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加强与周边地市的书画交流,积极发挥文化馆的平台作用和影响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多样与多视角的展厅服务。全年不间断、无缝隙举办展览22场(次),笔会交流20场(次),参观群众17000余人(次)。

其中引进的重要交流展有:《丝路墨韵·彩绘雄关——全国中国书画作品邀请展》、《笔墨武阳,翰墨雄关——嘉峪关·漳县文化馆书画交流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昌市美术书法作品嘉峪关交流展》、《携手共筑文化长城·挥毫同书改革开放——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嘉酒地区妇女书法绘画作品展》;

在节庆期间举办的展览有:春节期间《宣传十九大——雄关画家绘雄关暨嘉峪关市第25届迎春美术作品展》、清明节期间《文墨清风书作品》、五一期间《共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摄影展》、七一期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嘉峪关市第四届五体书法临创展》、八一期间《笔墨抒情·翰墨雄关八人书法作品展》、十一期间《嘉峪关市第二届教职工书画展》、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展览》以及2019年元旦前夕推出的文化·创意·生活——嘉峪关市文化馆文创作品展》;

还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展览:《翰墨言志·丹青抒怀——颉江泊、米金锁、陈新长书法美术作品联展》、《魏晋风韵——许瑾、潘炬魏晋砖壁画临创展》、《文化馆·五一社区迎春书画作品展》、《中国梦·丹青梦——胡青叶书画作品展》、《在路上·谭岩林国画作品展》、《翰墨耕耘四十年——姚新民书画精品展》、《嘉峪关市第七届全市中小学生书画展》。

市上各部门领导多次到馆内参观指导,极大地推进了文化馆工作的持续发展,使得展览活动愈办愈精彩。在举办展览的同时,加强艺术家与本地书画爱好者的互动,举办笔会交流,构成立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延伸展览空间,使进入文化馆的观众获得综合的艺术与教育服务。

3、雄关大讲堂

    邀请国内及本地知名专家、学者等举办讲座辅导培训等。内容包括美术、舞蹈、音乐、非遗等,全年共举办书画培训20场(次),音乐舞蹈辅导50余场,受众上万余人次。

美术讲座培训有:1月20日,举办米金锁《如何准备参加国展作品》和刁统郑《油画技法》讲座,参加人数100余人;2月13日,组织高建刚等8位书画家在文化馆开馆仪式后开展交流培训,参加人数50余人;5月12日至15日,举办崔海军篆刻交流培训,特邀敦煌篆刻老师崔海军现场讲解示范,参加人数30余人;5月20日至21日,中美协会员孟繁静等6人在文化馆书画交流室进行笔会交流培训,参加人数100余人;6月21日,许瑾在2018中国“白俄罗斯旅游年”—中国甘肃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旅游合作交流活动中,现场展演砖壁画绘制,参加人数1000余人;9月11日,甘肃省美协副主席王晓银做了《美术创作及展览》专题讲座,参加人数30余人;10月23日,甘肃省美协主席李宝堂对我市美术骨干进行现场点评辅导;11月12日,米金锁在文化馆展厅为市女书画家协会会员现场点评辅导。

音乐舞蹈辅导培训有: 3月中下旬,对新城小学、安远沟小学开展了“民族舞蹈进校园”活动,辅导受众500余人次;4月,6次赴新城镇横沟村、泥沟村对文艺爱好者进行了广场舞辅导,受众300余人次;4月至5月,每周三、四、五、六晚,在雄关广场开展了民族广场舞培训,受众人数上万人次;4月28、29日,赴驻嘉某部队开展文化“七进”之进军营文艺辅导;5月7日,赴祁连社区进行了艺术指导;6月中旬,对迎宾和铁南社区舞蹈队进行艺术指导,受众100余人次;8月,赴新华、五一社区对慈善晚会参演节目进行艺术指导,受众200余人次;9月25至10月25日,为我市参加全省广场舞大赛队伍开展教学辅导,辅导次数:全天30次,晚上部分时段也开展辅导,受众2000余人次;

    雄关大讲堂把文艺的种子真正播撒到基层,播撒到社区、农村、学校、军营、企业,使大讲堂成为全市文艺人才的培训基地,成为精神文明的课堂,传播正能量的阵地。

(二)群文活动多头并进,尽显活力

文化馆2018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30余次。

1月19日,在五一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了“宣传十九大、文化送基层——嘉峪关市2018年文化惠民季活动启动仪式”;12628日,组织馆办团队分赴新城镇和文殊镇开展了以“送文化下乡,种文化入心”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并进行了送春联、猜谜领奖等文化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2月13日,举办了文化馆开馆仪式;6月9日,在雄关广场举办了“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晚会;6月25日,在嘉峪关大剧院举办了2018年“文化艺术月”暨四幕秦腔《驿使情》首演启动仪式,馆办团队秦剧团自四月份开始就集中在文化馆进行排练,6月25日在大剧院首演成功8月2日,陕西英才公益扶贫走一带一路‘大篷车’文化交流畅享丝路文明活动”团队来到嘉峪关市文化馆,办揭碑仪式、文艺演出、书画交流等活动;7月底,2018少儿舞蹈大赛成功举办,共有36个节目参赛,参演人员上千余人次;9月12日,我馆组织人员带铁南社区梦之舞舞蹈队赴张掖参加广场舞展演交流活动,展示了我市广场舞的精神风貌与水平;9月28日,馆办团队民族歌舞团赴兰州参加全省老龄委组织的优秀节目展演,参展节目《春雨》获得一等奖;9月中旬,由文化馆编排的《文艺轻骑兵》、《民族欢歌》等节目,代表文广新局参加全市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晚会评选活动,其中舞蹈《文艺轻骑兵》获得第一名;10月24日,“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果展演在嘉峪关市峪泉镇安远沟小学举行,共有来自我市三镇三所小学的500多名同学展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圆满完成了验收;组建文化馆“文艺轻骑兵”演出小分队,在我市的各个社区、乡镇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演出共计25场,现已全部完成,反响热烈;“戏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演出活动自11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共演出26场;对“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乡村舞台建设成果文艺汇演”节目进行审查,12月 26日文艺汇演在南湖图书馆成功举办;12月28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甘肃省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走进嘉峪关”在嘉峪关市大剧院举办。

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更高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三)免费开放扎实推进,日臻完善

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我馆结合上级相关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对我馆的展厅、排练厅、老年活动室等活动室向社会开放,全年接待群众达15000人次。并加强内部管理,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组织开展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

三、多措并举、非遗工作特色鲜明

(一)认真组织开展好非遗宣传、展示、推广工作

重点组织开展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系列活动。一是成功组织举办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嘉峪关市专场晚会。二是组织五粮酿酒、新城酿醋、魏晋砖壁画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在敦煌举办的甘肃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主场活动。三是组织富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非遗项目参加了嘉峪关市首届旅游(文创)产品展览会、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旅游(文创)产品展览会、丝绸之路(嘉峪关)国际美食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会,展现了我市非遗独特魅力。整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月”共有3个省级非遗项目、17个市级非遗项目,25位代表性传承人参加系列活动,对我市非遗项目、保护成果、工艺产品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受众人数达3万余人,进一步提升了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名城的良好形象和美誉度。

(二)积极参加省市其他各类非遗活动

6月份,组织省级非遗项目“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参加了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举办的“甘肃文化周”活动,体现嘉峪关地域特色和西部奇石文化内涵的风雨雕石艺画以其精致的选料、精湛的构思、精巧的制作赢得了蒙古国民众的广泛赞誉。7月份,根据省非遗中心通知要求,组织上报了“嘉峪关市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相关资料和“嘉峪关市参加‘守望精神家园—第五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11月份,根据省非遗中心通知要求,组织上报了“天津2018‘西岸’剪纸艺术展”相关资料和组织我市青年秦腔演员参加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秦腔和陇剧传承人群研习班”。以“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为方针,组织我市代表性“非遗”项目积极参加全市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如4月18日,组织大漠风雨雕石艺画、芨芨草编扎等2个省级“非遗”项目和嘉峪关霸王鞭、新城酿醋、新城五粮酿酒等10个市级“非遗”项目,在市图书馆举办的嘉峪关市2018年“全民阅读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展演和产品展示,得到市上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7月14日,组织部分非遗项目参加了“新城镇第五届西瓜文化旅游节”并进行展演和产品展示;9月23日,组织部分非遗项目参加“峪泉镇第二届锅盔文化美食节”;10月17日,组织省级非遗项目“嘉峪关民间小调”参加了文殊镇团结村欢度重阳文艺汇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帅珍师徒为村里的老人们和广大村民献上精彩演出,践行了“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三)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组织地蹦子、霸王鞭、嘉峪关剪纸、风雨雕石艺画、新城酿醋等非遗项目参加在五一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宣传十九大·文化送基层—嘉峪关市2018年文化惠民季”活动,在明珠花园小区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敬老爱老传统美德—镜铁区紫轩社区喜迎国庆.重阳节.邻里情文艺演出”活动,组织逸夫小学的学生观看央视《非遗公开课》,组织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爱国走进峪泉镇中心小学,为孩子们讲述“嘉峪关故事传说”,使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了非遗接地气、扬正气的积极作用。

(四)为濒危非遗项目申报专项保护资金

“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我市2018年度保护经费补助项目并下拨专项资金,根据专项资金申报书确定的项目保护工作方案,按计划实施了项目保护工作。一是组织市非遗保护中心人员及“芨芨草编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两次赴外学习交流;二是从9月中旬开始,组织每期由20名学员参加的“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培训班,共举办了4期,制作出了150余件编扎作品;三是逐步对“芨芨草编扎专题片” 的拍摄及“芨芨草编扎工艺宣传图册”的编印进行前期准备。

(五)建立健全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召开“嘉峪关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专家评审会”,新增市级非遗项目“手工鞋垫刺绣技艺”和4个新增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在工作中积极创新、拓展的能力不够。

2、由于年龄断层、专业人员不足、专业门类不全,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同时多个社区、村镇及艺术团队提出的辅导要求不能及时满足,导致无法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及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3、在出精品出人才、文学创作和探索业务理论方面还有些滞后。

今后,我们将要牢固树立文化活动的精品意识,扎实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文化空间,享受健康丰富的阳光文化,努力塑造文化馆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五、2019年重点工作及重点项目

1、继续做好各项品牌活动,为全市市民提供多场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做好人才扶持计划“大美雄关美术创作工程”的实施。

3、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系列活动续推进“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专项保护活动的实施。

4、做好各类展览等。

6、加大免费培训力度,开展多式的文艺辅导活动。

7、举办庆国庆题材系列活动,为国庆献礼。

8、完成好目标责任书内容。

 

                        


友情链接
访客统计——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嘉峪关市文化馆微信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主办单位:嘉峪关市文化馆 | 邮编:735100 | 电话:0937-6265312
网站管理:嘉峪关市文化馆 |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文化馆 | 陇ICP备16002334号-1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