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 “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 走进和诚社区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来源: 作者: 日期:2021-04-26 点击数:
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省级非遗项目“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走进和诚社区活动,并邀请两位项目传承人鲁志海和闫瑞华为辖区居民进行讲授、演示。
2014年10月24日,“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10月18日,“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的原料芨芨草在戈壁旷野就地取材,通过收割、晾晒、挑选、去皮、浸泡、闷发等工序后,用手工编出形体不同、大小不一的物品。本次活动在社区展出的展品有芨芨草手提包、花篮、果盘、笔记本、收纳筐、台式画、笔筒等30余件。
活动中,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作了项目基本介绍,使社区居民对“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有了基本的了解。随后,由两位传承人分别手把手地向感兴趣的居民教授芨芨草筐编扎方法,居民亲自上手进行编扎,最后,大家都成功制作出了一个个芨芨草筐,并纷纷表示很有成就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非遗文化能够更多的走进社区,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
本次“非遗进社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体现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更增强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