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视点  
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嘉峪关霸王鞭
字体大小:[ ]  来源:  作者:  日期:2021-05-25  点击数:

 

 

嘉峪关霸王鞭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名录

 

项目简介:霸王鞭是嘉峪关三镇居民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健身节目,农家人更是对其喜爱有加。霸王鞭充满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多在春节闹秧歌时作为小场节目演出,过去也和秧歌一样,具有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和驱邪避灾的内涵。

霸王鞭是最具有嘉峪关特色的民间舞蹈,老少均可参加,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场面就越壮观。霸王鞭是舞者手里拿的道具,一般是取三尺左右的竹竿缠上彩带。舞者右手持鞭,左手拍、拨鞭的两端,并用鞭打、擦、碰、击身体的主要关节部位。身随鞭移,双肩前后摆动,左右扭腰送胯,双脚随拍节上下颤动,随着舞步的起落,霸王鞭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霸王鞭舞有上百种打法(套路),一个套路最少四拍,最多三十六拍,用唢呐、鼓、锣伴奏,舞蹈动作连贯自如,刚毅矫健,形成独特的风格。舞蹈突出鞭的舞动和击打,常见的动作有“吸腿击鞭”、“十字步击鞭”、“蹲步击鞭”、“击地鞭”、“抡鞭”、“击腰鞭”、“击肩鞭”、“脚踢鞭”等十多种。每种姿态要做得稳,力求步步有鞭花,让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霸王鞭深深扎根于民间,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它是农闲时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对占领乡镇文化阵地、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特征:1.俗、谐、丑、乐、歌舞并茂,粗犷豪放、易学易记。2.动作诙谐、幽默,夸张有趣。3.表演生动形象,配合协调一致。

                            

重要价值:历史价值     霸王鞭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又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研究方面的活标本。文化艺术价值     霸王鞭是本地最流行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是民间社火中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价值     长期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加乡民们友好相处的亲和力、凝聚力,还可以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并借此传授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可以增强农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感和责任感。

嘉峪关霸王鞭代表性传承人:

赵帅珍男,汉族,1945年4月17日出生,文殊镇团结村四组村民,为杨翠兰师父。

杨翠兰, 1965128出生,住于文殊镇团结村六组58号。

 


友情链接
访客统计——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嘉峪关市文化馆微信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主办单位:嘉峪关市文化馆 | 邮编:735100 | 电话:0937-6265312
网站管理:嘉峪关市文化馆 |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文化馆 | 陇ICP备16002334号-1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