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保护  >>  非遗名录  >>  市级保护名录  
九碗席制作技艺
字体大小:[ ]  来源:  作者:  日期:2025-03-20  点击数:

九碗席,全国各地都有,食材风格却各个不相同。碗席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广泛流行与酒泉地区农村家庭婚丧嫁娶、立房拜寿宴请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必备的席面。根据家庭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及区域不同,分五碗席、八碗席、九碗席、十全席等,吃席讲究礼仪,做桌要排辈分。

除拜寿不定季节外,每年秋收后村里人忙完一年的农活,正是鸡肥猪胖、牛羊下山、粮食入仓的丰收时刻。从初冬到来年正月,父母亲们开始为儿女们娶媳妇、嫁姑娘做准备,自然少不了请乡下名厨和本村男女老少。妇女们厨下洗碗切菜,男人们杀猪宰羊,年轻人盘炉灶、借家什,长辈们主事订章迎亲戚。主家则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面筋、粉皮、粉条、豆腐、豆芽、萝卜、土豆、油果子、烧壳子等自产的食材,再打上几十斤散酒,摆上八仙桌,宴请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乡里乡亲。

酒泉碗席传承人杨国书走访乡间名厨,以本土传统美食为基础,挖掘整理出酒泉城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婚丧嫁娶满月月寿席面:五碗席、八碗席、十全席的精髓,保留传统的碗席风格及烹调加工工艺流程,又搭配创新特色菜以及农家菜,返璞归真,用慢火煨、炖、蒸、烧,使菜肴酥而不烂、口味浓厚不腻,选用酒泉本地自产的原材料合理搭配,精工细作,使其营养均衡,口味独特。

碗席让我们吃到了回忆中的美味,让年轻的酒泉人吃到了前辈曾经吃过的酒席,同时也让外地宾客尝到了咱们酒泉的传统美食,终结了酒泉二十年没有本地传统美食的历史。

过去说:“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现在这句话变成了:“九碗三行子,吃了有面子”。


友情链接
访客统计——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嘉峪关市文化馆微信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主办单位:嘉峪关市文化馆 | 邮编:735100 | 电话:0937-6265312
网站管理:嘉峪关市文化馆 |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文化馆 | 陇ICP备16002334号-1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