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俗称对联、对子、楹帖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诗词曲一脉相承的独立文体,是弥足珍贵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群众性、时代性、实用性和鉴赏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嘉峪关现存的楹联,大多雕刻于嘉峪关长城建筑之上,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也有一部分为路经嘉峪关的学者诗人即兴创作,也是嘉峪关楹联史上的精品之作;还有一部分为现代创作,随着嘉峪关的不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以反映嘉峪关环境变化、景点、景区的楹联也随之出现,这些楹联为人民群众津津乐道,在中国楹联史和长城文化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嘉峪关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的军事防御体系,其建筑浸润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筑之上的题刻、楹联记述了嘉峪关的深远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难得的文化瑰宝。
嘉峪关楹联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关城之上刻写的楹联,从时间跨度上几乎贯穿了整个长城修筑的过程。这些楹联自身的特点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韵律合拍等,处处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嘉峪关地域文化精华的集成,也是长城文化的再现。
嘉峪关楹联作品中,涵盖了古今中文语法和技巧。在逻辑关系方面,其并列、转折、递进、因果、选择、假设等等无所不包。在组句技巧方面,串组、换位、重复、连珠、拆词、回文、顶针、歧义等无所不有。在修辞手法方面,比喻、借代、双关、衬托、隐含、假称等等皆可为用。
嘉峪关楹联不仅内容具有艺术性,形态也引人入胜。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项,就有不同的楹联。
嘉峪关楹联通过书法艺术展现出来,既是文化精品,又是艺术瑰宝。楹联的撰句,配上适当的书法,起到了珠联璧合的作用。一副完整的楹联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修为,又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